English

一位基层党委书记的人生理想

1999-06-2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

1998年6月8日晨5时许,陈济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。眼下正是麦收季节,他匆匆洗过脸,抓起电话先要通了分管农业的副镇长,让他立即按照镇委的布置,组织农民抢收小麦。接着,又叫来分管工业的副镇长,再三叮嘱:昨天与外商签订的项目务必要抓紧报批……6点40分,隔壁公务员房间里的电话骤然响起,“上医院,吸氧……”话筒里是陈济敏微弱的声音。等公务员和闻讯赶来的人们冲进陈济敏的房间,抬起已倒在地上的陈济敏向医院飞奔的时候,这位年仅39岁的胶南市琅琊镇党委书记已停止了呼吸。

他走了。在简朴的遗体告别仪式上,500多名农村干部群众自发地扔下农活,从数十里外冒雨跑到殡仪馆,用泪水和哭声向他们的好书记告别。在送葬的路上,成千的群众哭着喊着,一次次拦住灵车,要最后看看他们的好书记!

他走了。中共青岛市委、山东省委相继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陈济敏同志学习的决定,中共青岛市委还追授陈济敏同志“优秀乡镇党委书记”称号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一个以陈济敏为榜样,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争做贡献的热潮,正在齐鲁大地掀起。

“民富则官荣,民贫则官耻。”“辉煌的人生价值,只有用奉献和牺牲去换取”

1997年7月,一纸调令将陈济敏从铁山镇镇长的岗位调到琅琊镇担任党委书记。他上任伊始,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,而是用了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,只身骑自行车跑遍了全镇的59个村,走访了70多位农村基层干部和上百个农户。对此,不少人大惑不解,甚至有人说,这是“土八路习气”。对这些,陈济敏从不辩解。

三个星期之后的一天,琅琊镇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召开了。这是陈济敏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大会,不少机关干部也是第一次认识了他们新来的党委书记。在会上,陈济敏颇动感情地历数了琅琊镇的历史和现实,并提出了“发挥水产、旅游优势,做好‘港台’(琅琊港和琅琊台)文章,加快发展琅琊经济”的总体设想。他的讲话刚完,整个会议室便爆发出如雷的掌声。党员干部们在振奋的同时,也感到震惊:党委书记新来乍到,咋就对这里的历史状况摸得那么透,对眼前的发展思路又那么清晰。

是的,诚如陈济敏在这次党员干部大会上所讲到的,这地处偏僻一隅的小小琅琊镇,在历史上也曾有过“辉煌”:这里有号称我国五大古港之一的琅琊港,有秦始皇三次登临的名胜琅琊台,相传徐福东渡就是从这里起航。另外,这里还有45公里的海岸线,有堪称奇观的千亩岩礁、万米沙滩……陈济敏正是将历史上曾有过的“辉煌”与地理自然环境相结合,寻找出这个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。

“民富则官荣,民贫则官耻。作为新时期的乡镇党委书记,为官一任就要富庶一方百姓”。这是陈济敏日记中的一段话,也是他在乡镇工作10多年的立身之本。

发展的思路出来了,为了尽快使琅琊港扩建工程早日立项,陈济敏拖着病体,在一个月内竟跑了30多趟青岛。从琅琊镇到青岛来回路程是200多公里。

陈济敏的拼命精神感动了青岛市的有关部门,琅琊港扩建工程成为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。不久,琅琊台也被确定为省级风景旅游区。在他和镇委一班人的努力之下,这个旅游区很快开发出“海珍岩”、“垂钓岩”、“徐福公园”等景点。

在全镇工作围绕发展新思路走上轨道之后,陈济敏又关注起较为落后的村庄和农户的发展。

1998年4月,陈济敏背着铺盖卷到刘家崖下村蹲点。在他的引导下,这个村的20多户农民承包了185亩滩涂搞虾贝混养,并发动100多户村民从事干海货的加工。仅这两项,便使这个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千元。

陈济敏患有先天性过敏性哮喘病,自1986年7月直至去世,他先后有5次在极度劳累状态下休克。而且,他也十分清楚“历次发作与劳累有关”(陈济敏日记语),但是,在每一项任务面前,这位年轻的乡镇干部没有一次退缩不前。

那是在他担任铁山镇镇长期间,陈济敏奉命率领乡亲们修泰薛路铁山段,这是全胶南市最长、任务最艰巨的一段,要削去18米高的山岗,填平20多米深的山沟。陈济敏身先士卒,每天至少在工地步行10多公里,有时还和民工一起抡大锤、搬石头。一天,他突然昏倒在工地上,脉搏每分钟160多次,民工们将他送往医院,发现他脚上那双黄胶鞋已经磨穿,脚掌上血迹斑斑……

“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衡量,而生命的价值要用贡献来评价。辉煌的人生价值,只有用奉献和牺牲去换取”——这是陈济敏日记中的一段话。琅琊镇的乡亲们说,陈济敏生前正是用自己的行动,去实现自己的诺言。

“组织的任命在纸上,人民的任命在心中。如果不为群众办实事、动真情,即使组织任命了,群众也不买账”

陈济敏先后在4个乡镇担任过领导工作。这4个乡镇的不少干部群众都知道这位乡镇“父母官”有一本不离身的“困难群众记事本”,无论他走到哪个村庄,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准是询问困难户的情况,并一一记在本上,事后逐一想办法解决。

那是他到理务关乡担任乡长后不久,他听说有一位名叫陆存花的烈属孤寡老人,生活异常困难。于是,他决定长期帮助这位老人。除经常抽空上门帮老人洗衣服、打扫卫生外,逢年过节,还总忘不了送些好吃的东西给老人。尤其令老人感动的是,每年老人过生日,陈济敏都忘不了送上一个大寿糕……这位老人亲切地叫陈济敏为“陈政委”。

理务关乡红旗村的曲富莲,丈夫去世,家中上有两个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,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,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弟弟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这个家庭,也成为陈济敏的扶贫联系户。第一次走进曲富莲家,望着那几乎一贫如洗的家境,陈济敏落下了泪。当得知曲富莲上中学的大女儿因家庭困难正面临失学时,陈济敏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,塞到女孩手中。回到家,他收拾了一大包妻子和女儿的衣服,又带上200元钱和两袋面粉,再次来到曲富莲家,告诉她这是政府的“救济”,并再三叮嘱千万不可让孩子退学。从此,曲富莲家每年都能收到几次这样的“救济”。这些钱物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了难关,帮曲富莲的大女儿考上了中专。

陈济敏生前到底帮助过多少家庭渡过难关,帮助过多少孩子重返校园?恐怕很难说得清。在他去世之后,琅琊镇城西高中学生杨学鹏、铁山镇墩上村的杨勋、琅琊镇营前村的王介宝等,都曾含泪向人们诉说过陈济敏帮他们重返校园的情景。

陈济敏自己的家庭也十分清贫。因此,他明白靠自己的能力去帮,帮得了一家两家,帮不了千家万户。要使更多的农民富起来,就要帮他们找准致富的门路。

琅琊镇有3000多亩沿海岩礁,过去只被看作旅游的景点。陈济敏到琅琊镇后,就琢磨着在这些岩礁上养殖海产品。针对一些农民顾虑这种开发养殖投资较大,对一些政策有所担心的情况,陈济敏召集会议,敲定开发岩礁的使用权为30年不变。这一下,农民吃了定心丸,1000多户农民在几个月内就开发利用岩礁2800多亩。专家们说,仅此一项,3年后即可增加养殖收入1亿多元。

“吏不畏我严,而畏我廉,民不服我能,而服我公……要把老祖宗的古训当座右铭”

陈济敏生前给自己定有两条规矩:一是下乡不坐轿车而骑自行车,二是节假日回家不坐轿车坐公共车。刚到琅琊镇那阵子,这里的干部群众见他每日下乡总骑自行车,一些人纳闷,一些人还有点闲言碎语,可在知道了他的那两条规矩之后,无不由衷表示敬佩。

陈济敏身在乡镇主要领导岗位,送钱送物求他办事的人不少,在这一点上他绝不含糊,办事按原则,礼品一律拒收。他曾帮一位身患绝症的青年教师从乡下调到城里,这位教师为表示感谢,买了一台抽油烟机送到他家,陈济敏硬是骑车将抽油烟机送回商店,按原价退掉,把钱送到这位教师家中。

陈济敏的妻子是一名合同制工人,在工厂干翻砂工,一干就是20年。按说,作为一名乡镇主要负责人,给自己的妻子换个轻松的工种,或是调个好单位,不是办不到,可陈济敏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过这件事。

陈济敏去世后,人们从他的抽屉里发现了1467元的药费单据,还有一些在其他乡镇工作时应该报销而没有报销的单据,总额高达8000多元。望着这些单据,琅琊镇的会计哭了,他说:经常看到陈书记吃药,却从来都不见他报销医药费,为此还找他问过多次,可每次他总说:“没有,没有”……

他匆匆地走了。人们在清理遗物时,发现了他留下来的111本读书笔记和日记,合计70多万字。这,不仅是他20年来苦学苦读的结晶,也是一位基层党委书记实现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